k8凯发国际

低空基建标准化提速:从政策目标到实施落地的关键突破

2025-08-06 11:47

当深圳提出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广州明确垂直起降设施技术标准、江苏构建分类分级体系时,中国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从政策探索迈入标准化落地的关键阶段。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 年)》、广州市《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场址选择和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江苏省《低空起降场(点)布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三份文件,从目标量化、技术规范、实施路径三个维度,共同推动低空基建标准化从“理念”走向“实践”,为行业突破“建什么、怎么建、如何用”的核心难题提供了关键答案。


图片



政策目标共识:安全为基 效率为核 场景为要



尽管三地发展基础不同,却在低空基建标准化的核心目标上形成了高度共识 —— 以安全为底线,以效率为导向,以场景为落点,构建 “可落地、可推广、可迭代” 的基础设施体系。

  1. 安全底线的刚性约束贯穿三地政策。深圳要求所有起降点配备“自动弹出式喷淋、耐压机位喷头”等消防系统,确保6吨级直升机起降安全;广州明确高架起降场防雷接地电阻需小于4Ω,安全网需承受125kg荷载且收放时间不超过40秒;江苏则规定一级起降场必须配置泡沫消防系统,三级场至少配备基础灭火器。这种 “强化安全” 设计,为低空飞行筑起了 “物理防线”。
  2. 效率提升的量化目标推动基建从“可用”向“好用”升级。深圳规划建设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目标实现 “超过1000条客货运低空航线、30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的数字化管理”,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运行;广州通过标准化技术参数(如最终进近和起飞区(FATO)尺寸不小于2倍航空器全尺寸(2D))减少设施适配成本,让不同机型起降切换更高效。江苏的分级体系明确 “一级起降场服务跨区域交通、二级服务服务于县(区、市)主要功能区、三级服务于社区、行行政村的公共空中交通”,通过功能分工避免资源错配,减少“最后一公里”衔接耗时。
  3. 场景适配的多元覆盖让基建更贴近实际需求。深圳提出“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并要求“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覆盖率超过50%”,实现商务出行、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的全场景支撑;广州将起降设施分为起降点、起降场、起降基地,分别匹配商业综合体接驳、产业园区调度、全域枢纽中转等场景;江苏的四级体系则精准对应 “跨区域、县域、社区、专项” 需求,让低空基建深度融入城乡运转体系。
图片


实施落地三大突破:从“模糊概念”到“清晰路径”


三地文件通过清晰的实施路径设计,将标准化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建设指南,实现了从“政策文本”到“可施工蓝图”的关键跨越。


突破一:分类分级体系,解决“建多大、建在哪”的问题

  • 广州和江苏的分类逻辑具有代表性。整理两地低空起降场分类标准及核心要求的对比如下:


突破二:技术规范细化,明确“用什么材料、按什么标准建”的问题

  • 广州市《低空垂直起降设施场址选择和建设技术指引》通过10章内容,对低空设施的分类、场址选择、结构设计、消防救援等作出精细化规定,构建了从“选址到运营”、“材料到流程”的全流程技术框架:高架起降场甲板需用“双层铝合金”,既满足轻量化(重量降低30%)又保证强度(承载6吨重量);表面需设“防滑齿+导流小孔”,兼顾摩擦力与排水性;消防系统需“304不锈钢喷头+自动喷淋”,确保极端情况下30秒内启动。这些精细化规范,让施工方有章可循,也让验收标准有了量化依据。

突破三:协同机制设计,打通"建设、运营、管理”的全链条

  • 深圳通过“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鼓励企业参与低空基建,计划引入REITs、专项债等工具降低建设成本;江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优化起降场布局,已建成设施需按功能定位纳入分类体系;广州则强调“共建共享共用”,要求城市治理起降点与信号灯杆、路灯杆等市政设施复合建设,避免重复投资。这种全链条协同思维,让低空基建从“孤立工程”变为“系统工程”,如深圳某物流园区的起降点,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建模式,既满足了物流无人机调度需求,又向社会开放商务起降服务,实现“一设施多主体共用”。

图片



低空基建标准化:为低空经济搭好“骨架”


三地标准化实践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础框架。当深圳的1200个起降点形成网络,当广州的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杆,当江苏的分级体系覆盖城乡,低空飞行将从“小众体验”变为“大众服务”。

对企业而言,标准化可降低建设成本30%以上,互通规范能提升跨区域通行效率;对城市而言,明确的责任边界可降低管理风险60%;对行业而言,三地经验正推动全国性标准制定,让低空经济从“区域试点” 迈向“全国普及”。

作为深耕低空新基建领域的践行者,k8凯发国际航空持续关注低空基础设施的标准化进程与区域实践。凭借十余年技术攻坚与项目落地经验,将 “以标准化打破区域壁垒、以技术创新重构城市效率边界、以场景融合激活产业价值” 的理念深入实践,助力更多城市与地区构建安全、高效、适配的低空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低空经济从区域探索走向全国协同发展。



电话咨询:400-0101-789
微信咨询